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車橋、車架、車身、車廂六大總成都離不開焊接技術的應用。在汽車零部件的制造中,應用著點焊、凸焊、縫焊、滾點(凸)焊、焊條電弧焊、C02氣體保護焊、氬弧焊、氣焊、釬焊、摩擦焊、電子束焊和激光焊等各種焊接方法。由于點焊、氣體保護焊、釬焊具有生產量大,自動化程度高,高速、低耗、焊接變形小、易操作的特點,所以對汽車車身薄板覆蓋零部件特別適合,因而焊接技術成為現代機械制造業中一種必要的工藝方法,在汽車生產中應用多。
10月10日,重慶市汽車焊接智能制造系統由重慶朗維英諾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研發成功,今年底將在長安汽車魚嘴基地上線。屆時,可按照用戶需求同時生產多平臺車型。
據重慶朗維英諾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牟平介紹:“汽車都是計劃性、期貨制生產,提前幾個月生產出來,無法完全對接用戶需求,就會產生庫存車。汽車生產線引入新系統后,可根據銷售方需求,在可選范圍內選擇顏色、款式、材料、配置,像廚師“配菜”一樣按單生產。同時,能監控整個生產線設備運行情況并實時反饋相關數據,比如能源消耗、故障時間、質量缺陷、產品在線狀態等,嚴把汽車質量關”。
其實,此次研發的智能制造系統是對智能焊裝生產線進行的一次升級。眾所周知,智能焊裝生產線是基于自動化控制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以及機器人應用技術,將硬件設備、軟件控制信息進行有機結合與系統集成,是一種能夠實現較高自動化程度與生產綱領需求的機器人自動化綜合解決方案。
智能焊裝生產線可降低制造過程鍛壓、焊接、裝配過程中的人力勞動強度,具有功能多元、重復精度高、焊接質量高、抓取重量大、運動速度快、動作穩定等特點。智能焊裝生產線可廣泛應用于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軌道交通、新能源、航空冶金、節能環保、電子家電等較多下游領域,具體在汽車白車身領域的應用主要有點焊、弧焊、搬運、裝配、檢測等。按照工藝分離面,可將車身本體分解為前/后圍、底板、左/右側圍、頂蓋六大分總成,首先將六大總成分別單獨焊裝,即前/后圍焊裝、底板焊裝、左/右側圍焊裝、頂蓋焊裝,后總裝焊接形成白車身。
事實上,智能焊接生產線的組成離不開一個個焊接機器人。傳統的焊接機器人主要包括機器人和焊接設備兩部分。機器人由機器人本體和控制柜(硬件及軟件)組成。而焊接裝備,以弧焊及點焊為例,則由焊接電源,(包括其控制系統)、送絲機(弧焊)、焊槍(鉗)等部分組成。而智能焊接機器人附帶傳感系統。
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國生產的焊接用機器人基本上都屬關節機器人。國外知名汽車廠商美國通用、德國大眾以及日本豐田目前已在汽車裝配生產線上大量使用激光焊接機器人代替傳統的電阻點焊設備,實現了汽車車身的輕量化設計,節省大量制造材料,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焊接機器人可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可實現焊接機器人工作的穩定性和焊接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因此汽車制造業是焊接機器人應用的主要行業,焊接機器人在汽車行業應用占比較高,是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
總體而言,重慶汽車焊接智能制造系統僅僅只是開始。在我國現階段汽車銷量增速放緩,車型更新換代速度加快,汽車整車制造生產線改造需求旺盛的條件下,智能焊接生產線的應用將更為廣泛。智能制造大勢所趨,汽車界對“汽車焊接智能制造系統”這類技術的需求也不可限量。
|